close

  □ 法制網記者 袁定波
  時間都去哪兒了?白天分成兩半,上午開3個庭,下午開3個庭;晚上加班寫判決。一年250多個工作日,法官李方差不多都是這樣過來的。
  李方是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民二庭一名普通法官,425件是她2013年個人審結案件數。作為合議庭審判長,她還負責其他法官承辦的普通程序案件主持庭審、組織合議和文書審核工作。
  “一線法官常年加班加點,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審判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朝陽法院副院長亓紀今天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案多人少難題亟待解圍。
  充電是件奢侈事
  朝陽法院王四營法庭副庭長李永一,2007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在朝陽法院工作7年間,和他同年進法院的同事已經有幾人陸續跳槽了。
  李永一自嘲自己是最忙碌的基層“公務員”。忙、累、工作壓力大、生活壓力大,是他們這批年輕法官無法避免的現實困境。
  李方是名年輕媽媽,孩子出生沒多久,她狠狠心,將孩子扔給了遠在重慶老家的父母照看。接回北京後,孩子有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認她,李方總覺得自己對家庭、對孩子有很多愧疚。
  “可是沒辦法,工作太忙了。今年剛過兩個月,手裡的未結案就有110件了。周六、周日都在加班,不然,案子就很難辦完。”李方說。
  “根本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學習,學習培訓件奢侈事。”李永一的這種感覺,李方也有。
  5年前,李方過關斬將,通過司法考試、北京市公務員考試、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組織的考試,終於成為一名真正的法官,沒多久她就發現,現實中的法官與自己走出校園時的美好憧憬落差越來越大。
  李方所在的民二庭從2001年開始,就一直實行固定合議庭制,1個合議庭由1名審判長、2名審判員、3名書記員組成。
  2011年,由於案由變更,原先的借款糾紛、以個人為主體的買賣等合同糾紛均劃歸民二庭審理,這作量翻了一番。2013年,全庭案件數超過8000件。
  “一般是早上9點開第一個庭,如果庭審中聽當事人慢條斯理地把所有話說完,那麼,10點那個庭的當事人就都得等著。”對此,李方頗為無奈。
  她憧憬著,什麼時候手頭沒有這麼多案件,能保證上下午各開一個庭,這樣法官對涉案法律問題及雙方當事人爭議焦點等都能考慮得更周全些;也更有時間耐心地聽完當事人的傾訴,使當事人對法院工作更滿意些。
  輔助人員缺口大
  記者發現,經濟發達地區基層法院,法官不能正常安排年休假,法官身體、教育培訓及案件質量或多或少受到影響,高強度的工作壓力目前並無緩解跡象。
  “鴨梨(網絡用語,指壓力)山大啊!”今年剛進入北京一法院的小王,一個月工資僅有3000餘元,只租得起地下室。級別低、晉升空間小、待遇低,工作、生活雙重壓,讓這些法學院畢業生中的佼佼者喘不過氣來。而隨著新媒體的普及,網友參與公共事務、表達自身意願和批評監督的意識不斷增強,法官工作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
  相比10年前,案件類型以及複雜程度變化巨大。李永一所在的派出法庭受理的案件就涵蓋涉外、人格權、拆遷、群租、建設工程、倉儲物流等多方面。據統計,朝陽法院審理的案件中,新類型疑難複雜案件占比達五分之一。
  案多人少問題,多年來一直未有效緩解。在亓紀看來,目前,尚未建立針對各地區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確定法官員額制度是癥結所在;要從根本上緩解案多人少矛盾,亟待建立法官職業保障制度。
  據瞭解,從2005年案件數突破5萬件後,朝陽區法院案件量一直處於高增長態勢,但法官編製始終沒有太大改變。
  “司法資源配置不均也是其中一個原因。”亓紀說,2013年,朝陽區法院一線法官人均結案253件,也就是說,一年252天工作日,一天要結掉一個多案子。司法審判是一個適用法律的過程,相當複雜,需要很高的專業技術和法律智慧。如果審判壓力持續如此之大,就會對幹警的身心健康造成持續負面影響,甚至影響司法公正。
  亓紀認為,導致案多人少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法院司法輔助人員缺口大,往往很難保證1名審判員+1名書記員的配置,兩名法官共用1名書記員是常態。這就造成原本可以由司法輔助人員完成的調查等事項,都需要法官親力親為,更加劇了案多人少矛盾。
  “如何實現法官減負,聘任制書記員、聘任製法警等司法輔助人員分類管理機制,一定要建立並完善起來。”亓紀表示。本報北京3月17日訊  (原標題:緩解法官工作壓力要靠職保制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tupxtex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